机构预计降准很快落地,不排除同步降息!本月会“双降”吗?
原标题:机构预计降准很快落地,双降不排除同步降息!机构降准降息本月会“双降”吗?预计
4月被视为货币政策加力的重要窗口期。如今,快落降准只待落地,排除一些市场机构进一步指出,同步不排除本月将迎来降准+降息的本月“双降”大招。但也有机构认为,双降当前货币政策还面临着平衡内外部均衡的机构降准降息挑战,降息可能性有所下降。预计
分析人士指出,快落当前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排除大格局未变,降息与否取决于经济表现。同步即将公布的本月一季度经济数据颇为关键。
降准要来了
4月降准基本已无悬念。双降
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参考之前经验,不少机构人士预计,新一次降准大概率于4月落地,最快本周就可能宣布。
来源:国金证券还会降息吗?
市场关心的是,除了降准,还会降息吗?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双降”的情况发生过,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4月。
具体看,2008年10月15日降准落地,15天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降;2008年12月5日降准落地,18天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降;2019年9月16日降准落地,4天后,1年期LPR调降;2020年4月15日,央行降准降息同时落地;2021年12月15日降准落地,5天后,降息落地。
另一方面,当前实施“双降”存在必要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一些超预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稳住经济基本盘已是当务之急,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适时加力更显迫切。理论上,降准降息均在工具箱中,进一步运用皆有可能。
但与此同时,在中美经济与政策背离加重的情况下,中美利差倒挂,汇率波动及跨境资金流动加大,货币政策面临平衡内外部均衡的挑战。
人民银行此前指出,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还需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外币政策。但也明确,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分析人士指出,国常会明确部署降准,凸显了稳增长的政策主线,也是对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的彰显。这有助于打消对货币政策取向的担忧,但不能说明海外形势变化不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造成任何影响,毕竟平衡的难题是客观存在的。
目前看,机构对于进一步降息的看法分化。
认为可能降息的机构不少,理由主要是“稳增长”。如研报称,降准短期内或将落地,同时不排除“双降”的可能。
粤开证券报告称,当前中美实际利差仍有一定缓冲空间,且中国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仍较景气,都极大缓解了货币政策受到的外部压力。短期内我国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也有机构认为降息可能性有所下降,理由主要是“兼顾外部平衡”。如研报称,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在发力稳增长的同时,也需兼顾外部平衡,继续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最近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历史上,在内外平衡压力增大期间,央行基本未动用过政策利率工具,更多是通过数量型工具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综合考虑稳增长和平衡内外部均衡的问题,财信研究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力或为主导。理由在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决定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健偏宽松的总基调。
研究人士指出,当前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大格局未变,降息与否取决于经济表现。
有机构称,考虑到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逻辑上来看降息仍有可能性,毕竟从历史上观察,降准后是否降息,核心在于经济基本面怎么样。
综合看,“降息”依然是政策可选项,可能性无法排除,但概率要小于降准。
对于权益资产来说,研报指出,未来国内资产价格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的政策。“只要走正确的路,就没什么可怕的。”
(责任编辑:热点)
-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14元收的二手风衣卖999元,多抓鱼被吐槽吃相难看
多抓鱼北京线下店旧址。图源:时代财经摄都市文艺青年的“淘书圣地”二手平台多抓鱼又登上了热搜。8月31日,多抓鱼被消费者控诉,以75元的价格回收价值约1500元的连衣裙,在平台上再次转手卖出则标价为62 ...[详细]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产业用纺织品用于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工业高端化的重要方向 ...[详细]
-
中国新观察|重磅!个人养老金来了!10问10答帮你搞懂中新财经4月21日电记者 李金磊)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金来了。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个人养老金的参加范围、 ...[详细]
-
“海南购”释放“海南热”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落地实施已有11年。4月20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据该关统计,自该政策实施至2022年第一季度,海关共监管销售离岛免税品1.95 ...[详细]
-
中国20日开始在广州、青岛、合肥、西安、成都等5市发行首批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此次推出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种类型,涵盖5年、10年、15年、20年四个期限。可通过营业网 ...[详细]
-
中国华融清仓华融湘江银行,40.53%股权挂牌价119.81亿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继成功转让华融证券、消金之后,中融正式启动了华融湘江银行股权的转让工作。4月19日,公告称,拟将持华融湘江银行40.53%股权在北京金融资产 ...[详细]
-
一颗流星划过天空从流星、彗星,到足以摧毁整个国家的太空巨石,当地球被不同大小的物体撞击时,会发生什么?许多人都看过奈飞在前不久推出的电影《不要抬头》Don‘t look up),片中的情节便与一颗足以 ...[详细]
-
个人养老金制度确立 资本市场服务养老事业迈新篇——中国证监会祝贺《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2022年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2〕7号)以下简称 ...[详细]
-
中国基金报记者 伊万港股今日弱势震荡。11月22日,港股宽幅震荡,午后探底,三大指数齐收跌。截至收盘,收跌1.31%,跌231.5点,报17424.41点,录得五连跌;跌3.21%,报3515.37点 ...[详细]
-
不难看出,在第三方项目上,较目前上市的商管公司,万达是个更为“强势”的提供方,享受了二房东般的待遇——不用支付固定租金,利益分成随行就市。据招股书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已管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