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主动应对,提振信心”,央行重磅报告透露货币政策新走向,海外政策收紧效应已显现…来看三大要点
5月9日,信号信心新走向海显现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主动重磅政策相比于上季度,应对央行应已本季度报告对于下阶段的提振透露货币政策安排更加强调纾困困难行业、脆弱群体,报告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货币实施力度。
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的外政安排,《报告》表示,策收稳健的紧效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信号信心新走向海显现主动应对,主动重磅政策提振信心,应对央行应已搞好跨周期调节,提振透露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报告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货币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上述表态总体与2021年第四季度的报告一脉相承,只是此次《报告》新提出要“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此外,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此次《报告》突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报告》认为,未来PPI可能延续总体回落态势,同时也要谨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总的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裕,消费、投资需求仍处在恢复之中,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取向,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作用
《报告》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做出部署。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多种不确定因素变化,深入研判流动性供求形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稳定好市场预期。培育和激发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将是下阶段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主要抓手。一方面,《报告》提出,要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加大对涉农主体、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的大规模清洁生产、清洁燃烧技术运用等七个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
央行近期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利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两个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资金530亿元、198亿元,合计728亿元。自实施以来,人民银行通过两个工具累计发放资金1386亿元、225亿元,合计1611亿元。
此外,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落地生效,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和普惠养老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和普惠养老机构等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方面,《报告》提出,进一步抓好已有金融纾困政策落实,督促指导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合理投放贷款。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再次强调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影响正显现
随着近期海外发达经济体加快货币政策调整步伐,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外溢效应逐步显现。《报告》分析了海外经济金融形势,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影响正在显现。2022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加快,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债、汇市场波动明显加大,跨境资本流动更不稳定,溢出效应已在显现。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进程目前尚在起步阶段,未来演进及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报告》认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外部看,一是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不仅扰动全球粮食、能源供给,造成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而且导致供应链和国际贸易受阻,全球化进程面临挫折。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屡创数十年新高,正在加快加码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带来新的扰动和溢出效应。三是全球疫情还在蔓延,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波折和挑战。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近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一是餐饮、零售、旅游等接触型消费转弱,部分领域投资仍在探底;二是一些企业出现停产减产,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三是货运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出现摩擦,经济循环畅通遇到制约。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的快速贬值,《报告》认为,2022年以来,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总体平稳。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对于下阶段的外汇政策,《报告》提出,将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存款自律定价机制再改革: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LPR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提速,此次《报告》以专栏形式专门梳理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和政策考量。
先看过去几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线:
1、2015年10月,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在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内自主确定存款利率水平。
2、2021年6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3、2022年2月,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加强协议存款自律管理的倡议》,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办协议存款,加强存款利率监管,规范协议存款等存款产品的利率定价行为。
存款利率最新一次市场化改革是发生在2022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左右,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下降,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定经营。调整之后,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加点上限为65个基点。
更为重要的是,存款自律定价机制再度改革“升级”。《报告》透露,由于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实际执行中,很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接近自律上限。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市场利率有效传导,存款利率难以跟随市场利率变化。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存款利率加点的确定将更多发挥市场化机制,上限由LPR和十年期国债利率加权计算得到,未来要继续发挥LPR和十年期国债利率对存款利率加点的影响,打通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向存款利率的传导,优化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进而带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的带动下,未来或存在不降准不降息,但LPR主动下调的情况。
从银行落实的成效看,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根据最新调研数据,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调10个基点。
《报告》强调,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在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对银行的指导是柔性的。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市场利率变化,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给予适当激励。新的机制建立后,银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在当前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下行的背景下,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LPR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责任编辑:知识)
-
消费的繁荣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基础。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即中国有超过两亿人已经跨越了65岁。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0%,故中国老龄化程度已经大幅 ...[详细]
-
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当地时间21日晚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美联邦调查局FBI)的特工在搜查海湖庄园期间,带走了他的遗嘱。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主持人肖恩·汉尼提的采访时 ...[详细]
-
力量钻石39亿定增落地24家机构争抢 强劲需求推动净利倍增股价年涨15倍
来源:长江商报基金重仓的明星股301071.SZ)又获基金加仓。9月20日晚间,力量钻石发布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35亿元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主要是理财增加收益。豪掷35亿元理财,源于力量钻石不超40 ...[详细]
-
作者: 祝嫣然[ 9月21日,000831.SZ)涨停,收盘报27.78元/股。 ]稀土产业专业化整合出现新进展。9月21日,中国稀土集团与江铜集团战略合作签约暨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30日,002146.SZ)交出2022年中期成绩单。据该公司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荣盛发展实现营收145.02亿元,同比下降57.63%;归 ...[详细]
-
公司以能力不符辞退新招员工被判赔 法院称公司对招聘对象能力审查不严
工人日报本报讯记者吴铎思 实习生徐鹏威)新招聘财务总监入职1个月,新疆阿勒泰某商贸公司以其“能力不符”单方面解约,并以欺诈为由要求法院认定双方劳动合同无效。近日,新疆阿勒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定,阿 ...[详细]
-
发改委: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发改委: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财联社9月22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22日上午在发布会上表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支持煤电 ...[详细]
-
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 赵天舒)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如期发布最新的利率决议。与市场预期一致,本次会议继续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上调至3.00%-3.25%。这是美 ...[详细]
-
作者: 王珍8月29日晚,多家面板类上市公司发布了净利收缩的半年报业绩,主要是因为全球液晶面板业正处于下行周期的底部,而中国柔性OLED面板业还处于规模扩张、尚未盈利的阶段。在此情况下,增长快、利润好 ...[详细]
-
71岁的王石,聊起登山、帆船、滑雪运动,兴奋得手舞足蹈,像个孩子。9月20日晚,这位万科集团前董事会主席在北京万科大都会·滨江邀约了四五家媒体、自媒体和他的一些各界老朋友“围炉夜话”,谈运动、聊环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