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鸽王”彻底转鹰 欧洲央行加息75个基点或箭在弦上
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过后,鸽王欧美央行中的昔日鹰派继续攻城略地,“鸽声”已近乎绝迹,彻底欧洲央行下周“暴力加息”75个基点或已箭在弦上。转鹰
当地时间8月29日,欧洲区货币市场最新数据显示,央行欧洲央行9月加息75个基点的加息箭弦可能性已经攀升至67%。对比来看,个基上周投资者原本预计欧洲央行9月8日会再次加息50个基点。点或欧洲央行管委Klaas Knot、鸽王Robert Holzmann和Martins Kazaks等人已经纷纷表态,昔日支持9月份至少加息50个基点,彻底并且不排除加息75个基点。转鹰在欧洲央行大力加息预期的欧洲提振下,29日欧元对美元也一度重返平价上方。央行
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Mateusz Urba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央行正发出强烈信号,他们将极力将通胀率降至目标水平,预计这种鹰派情绪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而“暴力加息”抗通胀大概率要以牺牲经济为代价。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元区通胀很严重,高企的通胀势头很难被遏制,同时欧元区经济已经处于非常巨大的压力之下。鉴于大部分欧元区通胀不是由需求驱动,其将更难被抑制,所以欧洲央行可能会在“遏制”通胀之前先“扼杀”经济增长。
不管怎样,昔日“鸽王”欧洲央行彻底转鹰已经充分反映了目前通胀形势的严重性,欧美发达国家央行或许已经别无选择。
欧央行下周或“暴力加息”75个基点
面对数十年未见的高通胀,欧洲央行上个月已经宣布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50个基点,其中存款机制利率上调至0%,负利率时代宣告结束。
官方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通胀率高达8.9%,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也是欧洲央行2%目标的四倍多,并且接下来通胀仍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这也意味着,本周三公布的欧元区8月通胀数据以及欧洲央行的新预测将是决定下周加息幅度的关键。经济学家预计8月CPI同比增速为9%,高于7月的8.9%。如果8月CPI再度超出预期,欧洲央行在9月8日的议息会议上大幅加息的决心将更加坚定,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也将更加现实。
更需要注意的是,即使8月通胀数据还未公布,从近期一系列官员的讲话来看,大力加息抗通胀似乎已经成了欧洲央行眼下的唯一选择,区别只是在鹰派还是更鹰派,下周是加息50个基点还是75个基点。
欧洲央行管委Klaas Knot已经表态,他支持在下个月的会议上加息至多75个基点。“目前欧洲的通胀问题非常严重,我们需要每隔6周加息一次,直到通胀率稳定在2%左右。”奥地利央行行长Robert Holzmann也表示,应该在9月份的会议上考虑加息75个基点。
尽管经济衰退近在眼前,但优先抗通胀已经成了几乎所有官员的共识。欧洲央行执委Isabel Schnabel表示,当前的高通胀在预期中变得根深蒂固的可能性和代价都高得令人不安,如果通胀预期脱离锚定,对经济的影响将更加严重。
“在这种环境下,央行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需要坚定不移地防止人们开始怀疑我们法定货币的长期稳定性。”Schnabel也承认存在经济衰退的风险,但“即使进入经济衰退,我们基本上也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我们的正常化道路”。
与此类似的是,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也警告称,决策者必须下定决心抗击创纪录的通胀,以免日后被迫采取“不必要的残酷”利率行动。
在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Martins Kazaks看来,欧元区极有可能陷入衰退,但仅此不足以降低通胀,欧洲央行应选择在下月大幅加息。“我们应该对讨论加息50个基点还是70个基点持开放态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应该是50个基点。”
总体而言,欧洲央行抗通胀心意已决。Urban对记者分析称,尽管经济衰退风险迫在眉睫,最近一些欧洲央行官员仍呼吁大力加息。考虑到通胀目前仍是欧洲央行关注的唯一问题,预计9月会议将再度大力加息。此外,欧洲央行也注意到了欧元对美元疲软的问题,欧元贬值也让通胀问题火上浇油。
从种种迹象来看,滞胀或许将成为欧洲难以避免的结局。摩根大通预计,到今年年底,欧洲的总体通胀率将达到10%以上,而欧洲央行可能也会被迫继续加息。受到天然气价格飙升和欧洲央行进一步加息的影响,今年年底前,欧元区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
对于当下欧洲央行面临的困境,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表达了悲观态度,鉴于欧元区的通胀、能源价格冲击以及地缘政治问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的工作要比鲍威尔艰巨得多。“欧洲走的路会很艰难,我怀疑欧洲央行的加息幅度会超过市场目前的预期,而现在当地的经济衰退压力也很重。”
通胀不止 “鸽声”难觅
事实上,随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发出货币紧缩最强“鹰”,抗通胀的优先级进一步被拔高,欧美央行中的“鸽声”已几乎销声匿迹。
从美联储到欧洲央行、英国央行、韩国央行……全球主要央行已经就遏制通胀的必要性发出了直白而又统一的信息:异口同声宣告通胀基础广泛、将维持高位、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认为,未来几年,在全球努力矫正就业市场和供应链,而价格压力继续存在之际,各国央行官员面临的权衡就业、通胀和增长的挑战会变得更加艰巨。戈皮纳特称,考虑到通胀变得根深蒂固的风险,尽管可能付出代价,但主要央行需要一致保持强硬立场。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的推动下,强势美元加剧了全球许多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胀,不少国家货币遭遇了大幅贬值,强势美联储让这些国家的压力更大。
例如,韩国央行是最早放弃疫情期间货币刺激政策的央行之一。自去年8月以来,韩国央行已将基准利率上调了200个基点至2.5%。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表示,韩国央行必须继续提高利率,直到通胀率出现下降。同时他承认,韩国央行很可能无法在美联储转向之前停止紧缩政策。
“我们现在独立于政府,但我们不独立于美联储。”李昌镛无奈地表示。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央行中,目前几乎只有日本央行仍在坚守鸽派政策。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认为日本经济状况不同于欧美。“现在日本的通胀率在2.4%,感觉有些神奇,但几乎完全是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能源和食品所致,日本的通胀率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可能会转低。因此,在工资和物价以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式上涨之前,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放松货币政策。”
但整体而言,大力加息抗通胀仍是目前全球的主旋律。Hooper对记者表示,众多央行正在采取行动,有些国家的经济数据可能确实令人担忧。再加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企业盈利预期的可能下调,市场未来可能经历更多波动。对于投资者而言,能做的就是维持长远眼光,多元化配置股票、固定收益及另类资产。
另一方面,尽管如今大多数发达国家央行都亮出了“鹰爪”,选择用“加息前置”来对抗通胀,但从长期来看,激进加息终有结束之时。在Urban看来,不断恶化的前景将逐渐使欧洲央行中的鸽派重新抬头,并最终导致加息暂停,这最早可能会在2023年初发生。创纪录的能源价格也可能会让通胀持续更长时间,从而推迟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向。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
(责任编辑:探索)
-
国电南瑞董事长、党委书记冷俊发表题为《强化数字赋能,助力能源转型发展》的演讲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孙小程 记者 仲茜)在11月23日举办的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国电南瑞董事长、党委书记冷俊发表了题为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2022年上市房企半年考:超六成归母净利下滑 部分区域型公司逆势增长
每经记者 刘颂辉 每经编辑 魏文艺A股和H股222家涉房企业,有近四成公司“挤”在了8月份最后两天才交出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答卷。这是根据Wind金融终端统计的房地产行业类数据,另外还有少数公司的业 ...[详细]
-
上市银行股价呈现分化态势 截至9月15日收盘) 数据来源:Wind来源:经济参考报9月15日,上市银行板块小幅收跌,截至当日收盘,申万一级银行业指数下跌0.85%。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内表现看,上市银行 ...[详细]
-
央行大动作!强化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管理,穿透识别关联方,设置1年过渡期…
8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意在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稳健经营。《办法》共七章四十八条,包括总则、金融控 ...[详细]
-
记者 崔璞玉近日公司成为华尔街头号做空目标,取代自新冠疫情初期以来一直占据这一“宝座”的公司。据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数据显示,截至周三,苹果的空头头寸为184亿美元,而特斯拉为174亿美 ...[详细]
-
新能源重摔:光伏市值一月蒸发3500亿 电动车被点名存在盲目投资
作者: 魏中原[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目前成了一个风口行业,吸引了大量技术、资本向这个行业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转型升级方面的愿望,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省市、地方确实存在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河北卫健委消息,2022年9月15日0—24时,河北省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其中保定市3例涿州市),石家庄市2例裕华区1例、栾城区1例)。治愈出院2例,无症 ...[详细]
-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 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 ...[详细]
-
本报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头部的大消费企业对外投资一般比较务实,也比较谨慎。它们更乐于关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9月14日,在谈及消费巨头对外投资动作时,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