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三剑客”争雄
本报记者 张悦 曹学平 北京报道
“颜值经济”加持下,三剑客消费者需求的医美争雄增加使医美赛道的角逐愈发激烈,而玻尿酸三巨头科技有限公司(688363.SH,三剑客以下简称“华熙生物”)、医美争雄上海股份有限公司(688366.SH,三剑客以下简称“昊海生科”)、医美争雄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00896.SZ,三剑客以下简称“爱美客”)在玻尿酸领域的医美争雄竞争也持续加码。
近日,三剑客华熙生物与爱美客相继发布2022年一季报。医美争雄其中,三剑客华熙生物营收为12.5亿元,医美争雄同比上涨61.57%;净利润为2亿元,三剑客同比上涨31.07%。医美争雄爱美客营收为4.3亿元,三剑客同比上涨66.07%;净利润为2.8亿元,同比上涨64.03%。
伴随着医美赛道的火热,华熙生物、爱美客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双增,但营收增速较2021年同期放缓。三家公司均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表示,正在不断拓宽业务边界,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而高毛利的玻尿酸业务仍为各巨头贡献了不菲的业绩。
玻尿酸三剑客中,仅有昊海生科披露了玻尿酸业务2021年的具体业绩贡献。2021年年报显示,昊海生科营收17.7亿元,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占营收26.3%,玻尿酸业务营收占该类产品的51.93%。华熙生物2021年营收为49.5亿元,医疗终端产品及原料产品占比分别为14.2%、18.3%。爱美客营收为14.5亿元,溶液类、凝胶类注射产品的比重共计超过98%。三家公司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52亿元、7.82亿元和9.58亿元,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近日,《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调整落地,随着医美行业监管的趋严,三巨头在玻尿酸领域的竞争格局将走向何方?
毛利率维持高位
2019年,昊海生科成为首家“H+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成为当时资本市场上的“玻尿酸第一股”。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昊海生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毛利率为90.38%,其中玻尿酸的营收贡献占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的近7成。
2021年,昊海生科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的毛利率为77.40%,营收同比增加91.49%。年报显示,昊海生科玻尿酸产品线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64.59%。
昊海生科公告显示,在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领域,2022年将利用 “海薇”“姣兰”“海魅”三代玻尿酸产品差异化的功效、价格定位,通过覆盖广泛的销售网络,加速新产品“海魅”的市场渗透,扩大集团玻尿酸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强化公司国产注射用玻尿酸品牌的领导地位。
华熙生物从专注于玻尿酸原料市场延伸到下游终端市场,当前更注重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护肤品市场,功能性护肤品已成为主营业务,营收占比过半。根据华熙生物2021年年报,2021年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7.00亿元,同比增长21.54%,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4.15%,毛利率为82.05%,其中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 5.04 亿元。
华熙生物在年报中表示,医美业务产品方面,公司将重新优化并升级产品结构,由高价值利润型“微交联”产品+中高价值利润型润致系列填充针剂产品+流量型润百颜系列构成完整的产品矩阵。研发方面,在未来三至五年,公司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产品适应症将覆盖鼻唇部、额部、中面部、唇部、颈部、手部等。
爱美客依靠嗨体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嗨体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颈部的III类药械玻尿酸。根据爱美客创业板招股书,嗨体在2017~2019年带给爱美客的收入分别是3412万元、7497万元和2.4亿元,占比分别为15.34%、23.36%、43.50%。但爱美客近年在年报中未再披露嗨体的营收贡献比例。爱美客溶液类产品包括嗨体和冭活泡泡针,凝胶类产品包括爱芙莱、濡白天使针等。爱美客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溶液类注射产品、凝胶类注射产品占营收比重分别为72.25%、26.61%,毛利率分别为93.82%、94.55%。
爱美客公告显示,“从2021年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嗨体的市场渗透率还较低,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爱美客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近年非手术医疗美容占比不断提升,国内非手术医疗的疗程量占比近50%,但与国际存在约10%的差距;此外,非手术类项目具有安全、微创、恢复期短等优势,一定程度可以代替手术类项目,因而轻医美市场仍将继续增长。嗨体一般每个疗程需要注射三次,国内美容市场的基数较大,随着国内医美消费渗透率的提升,就当前产品出货量而言,未来产品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玻尿酸的学名是透明质酸,又名玻璃酸。政策方面,《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明确,作为“水光针”主要成分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用于注射到真皮层,主要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等材料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按照III类医疗器械监管。
有医美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近年监管主体不断增加,监管范围从生产到流通、进出口、宣传、销售、使用等多环节。加强监管并非为了阻止医美行业发展,恰恰相反是为了推动医疗美容行业健康持续规范发展,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玻尿酸行业同时具有医疗行业壁垒和消费属性,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占率,在专利、效果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调整后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于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等的产品描述、预期用途做出了新的规定,未来市场中新增加的水光针产品需按照三类器械来监管,对产品成分有一定要求。通过进行医疗器械分类,逐渐清除市场上有关“擦边球”行为,已上市的三类器械产品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国产价格亲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透明质酸进口皮肤填充剂产品的平均出厂价为国产产品的约3倍。玻尿酸市场的国际厂商主要包括艾尔建美学(拥有乔雅登系列)、LG Chem,Ltd.(拥有伊婉系列)以及Q-Med AB(拥有瑞蓝系列)。
国产玻尿酸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记者线上咨询了北京市某医美机构的玻尿酸项目,客服人员表示,嗨体1.5ml及嗨体2.5ml的套餐价格是2475元,嗨体颈纹填充单只价格为1580元,水光用于大面积补水,玻尿酸内含小颗粒,更适合凹陷填充,支撑力更强,可以将嗨体2.5ml理解为水光针。除嗨体外,该机构玻尿酸项目还包括伊婉(1680元)、艾莉薇(2800元)、艾芙莱(850元)等品牌。
工作人员表示,进口的玻尿酸价格相对较高。“艾莉薇系列玻尿酸由韩国透明质酸原料企业HUONS生产,该企业有50年玻尿酸生产经验。”乔雅登玻尿酸的价格则达到12800元/支,工作人员表示,乔雅登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相当于是玻尿酸中的“爱马仕”。
昊海生科2021年年报显示,集团稳步下调了医美“海薇”玻尿酸产品的销售价格,以突出其“国民玻尿酸”的产品定位。
在颈纹纠正方面,嗨体或更被市场看好。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注射类医美产品作为III类医疗器械,其研发、临床、审批等流程具有周期长、获批难度大、资金成本高的特点,产品率先过证可享受至少三年空白市场红利。民生证券研报显示,根据NMPA规定,玻尿酸针剂中每添加一种成分都要至少两年的审核时间,这意味着4~5年内将无合规型复合溶液产品过审。
爱美客方面表示,复合材料可以继承单一材料的各种优势,也可以解决单一材料解决不了的问题。爱美客的溶液类和凝胶类产品几乎都用到了复合材料,秉承着1+1大于2的理念开发产品。
此外,爱美客方面表示,从医疗美容角度来讲,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首位的,其次是产品具有实际效果。医美行业的消费具有一定品牌属性,公司的特殊之处在于to C的产品通过to B来实现。对玻尿酸市场来说,进口产品在市场投入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一定的先发优势,国产品牌占有率大概在30%,还有明显的差距。公司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对机构的深度服务,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提升国产品牌的知名度。
(责任编辑:热点)
-
沙特否认有关其正在讨论下个月OPEC+会议增加石油产量的报道,称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进一步减产。“目前OPEC+每天减产200万桶的协议持续到2023年底,”沙特能源大臣Abdulaziz bin Sal ...[详细]
-
实事求是,实干兴邦,一个“实”字,实为国之大者。“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则不能获救。”“余观列强致富之原,在于实业。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这是1912年4月17日, ...[详细]
-
冯柳“抄底”指南!4亿股持仓这只,还买了这些“药”......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伴随着刚刚落下帷幕的三季报,基金经理们的三季度投资图谱如数显现,一向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百亿级私募基金经理冯柳的最新持仓,也已悉数展现于投资者眼前 ...[详细]
-
网友罗列“双11”十年没涨价商品,记者调查:商品变了,回忆没变
双11期间,有网友发贴称,自己今年在淘宝上买的北京方便面,和10年前相比一点没有涨价。此外,多位网友称10年前买的护膝、玩具熊、护发素等商品都没有涨价。上游新闻记者求证后发现,历经10年还在售卖且价格 ...[详细]
-
每天,总会有几辆装载集装箱的卡车从出发,赶往350公里外的桥下镇,车上装的是“大米”形状的塑料颗粒,它们产自中东、美国等地。这些塑料颗粒在进入小镇后,会被熔入各种形状的机器模具中,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 ...[详细]
-
李英锋骑共享单车也要有“驾照”?日前,哈啰出行发布消息称,近期,该公司在江苏南京等全国40多个城市已上线共享两轮单车)“驾照分”机制。新机制参考了普通的机动车驾照的12分制,当骑行用户的驾照分达到“优 ...[详细]
-
Take-Two跌超11% Q3利润远低于市场预期 下调全年营收指引
格隆汇11月8日丨Take-Two(TTWO.US)跌超11%,报96.355美元。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13.9亿美元,低于预期的15.6亿美元;每股亏损1.54美元,而市场预期为每股盈利1.38美元。 ...[详细]
-
日前,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达54.7 GWh,同比增长61.2%。尽管新冠疫情蔓延等不利因素导致电池原材料供需困难,但全球电动 ...[详细]
-
深度丨眼科上市公司竞逐千亿市场蛋糕,屈光不正手术独挑业绩大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望 报道同样是医疗服务机构,不同类型的医院在疫情之下的遭遇却是冰火两重天。近日,有媒体公开报道,疫情以来,非公立医院整体亏损1300亿, 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在民 ...[详细]
-
比亚迪官宣 高端车品牌最高卖约150万元!明年初发布 今年前10月已爆卖近140万辆车!
11月8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处获悉,公司旗下高端汽车品牌定名为仰望。据悉,该品牌的产品定价区间或锁定在80万元-150万元,预计在2023年初正式发布。比亚迪方面表示,在全球汽车变革的浪潮之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