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吴心伯: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主要驱动力!

吴心伯: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主要驱动力

时间:2025-07-09 08:03:15 来源:上谄下渎网 作者:百科 阅读:914次

2022年6月21日,吴心为下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伯中本欧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国日该成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以“21世纪的洲应主驱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的全球化30人圆桌论坛上发表观点。

吴心伯指出,轮全我们现在正在从无限的球化全球化走向有限的全球化,在过去大部分时间全球化发展呈现无限全球化的动力态势,世界是吴心为下平的,所以资本、伯中本欧技术、国日该成产品等等都能畅通无阻。洲应主驱全球化在深度、轮全广度和速度上会无限提升,球化这也是动力我们曾经熟悉的全球化。但是吴心为下经过过去的五年,我们认识到全球化已体现出了它的有限性,有些国家根据它的政治和安全利益建立了墙,使得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阻隔,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全球化有三个特点:

1,全球化的减速。

2,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的趋势。比如现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技术,资本和产品的流动施加越来越多的限制,对产业链的调整、去中国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往后倒退。

3,全球化的动力在发生变化。过去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来自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但现在他们的意愿都在下降。特别美国,从特朗普执政以来,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他表示,今后全球化的走向取决市场逻辑和政治逻辑的博弈,市场逻辑是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政治逻辑是抑制全球化的因素。全球化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市场的行为,它需要有相应的政治意愿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1、强调市场的逻辑。全球化是市场逻辑驱动的,对于中国要做好三件事情。(1)确保市场的开放性。(2)确保规则的合理性,以市场为主体,以规则为支撑。(3)确保资本的获利性,让投资能够获得收益。所以我们要强化市场逻辑,市场要开放,规则要合理,而且资本要获利,这才是全球化它的逻辑的根本。

2,弱化政治逻辑,因为政治逻辑是反全球化的,比如美国现在不仅有国内的民粹主义,在外交上有地缘政治和价值观的考虑,这些东西都是它采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原因。吴心伯认为,我们的工作现在主要是推动中日和中欧在全球化问题上的合作,中日主要是在RCEP框架内合作,中欧要继续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如果中日和中欧的全球化的合作能够继续向前发展。

3,在欧亚大陆打造新的全球化动力组合。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主要,因为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像过去一样成为全球化主要动力。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搭载12nm国产芯:诺基亚T21平板电脑有望12月发售
  • 收购待完成激励计划业绩考核却已纳入 九丰能源高调布局氢能中上游
  • 花旗:看好券商股重估潜力 行业首选中信证券等
  • 山西太原:“按是否购买平板电脑分班”问题已开展调查整改
  • 英媒:“登记漏洞”让英国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
  • 长城汽车捐赠总价值200万元款项及物资星火驰援四川地震灾区
  • “美国在伊拉克强推西式民主是极大错误”
  • 北京检方打击养老诈骗办案112件挽损近亿元,一养老院法务经理诈骗老人获刑
推荐内容
  • 英国油气暴利税砸到了自己?壳牌重新考虑250亿英镑在英投资计划
  • 王一博退后,让姐姐们先撕
  • 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建设开局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 快递柜、驿站遍地,顺丰、菜鸟为何又竞相承诺“不上门必赔”?
  • 回归本源加快转型 资本市场监管效能及适应性不断提升
  • 95后不再追涨杀跌?余额宝收益率跌破1.5%,谁是下一个国民理财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