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伯: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主要驱动力
2022年6月21日,吴心为下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伯中本欧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国日该成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以“21世纪的洲应主驱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的全球化30人圆桌论坛上发表观点。
吴心伯指出,轮全我们现在正在从无限的球化全球化走向有限的全球化,在过去大部分时间全球化发展呈现无限全球化的动力态势,世界是吴心为下平的,所以资本、伯中本欧技术、国日该成产品等等都能畅通无阻。洲应主驱全球化在深度、轮全广度和速度上会无限提升,球化这也是动力我们曾经熟悉的全球化。但是吴心为下经过过去的五年,我们认识到全球化已体现出了它的有限性,有些国家根据它的政治和安全利益建立了墙,使得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阻隔,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全球化有三个特点:
1,全球化的减速。
2,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的趋势。比如现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技术,资本和产品的流动施加越来越多的限制,对产业链的调整、去中国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往后倒退。
3,全球化的动力在发生变化。过去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来自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但现在他们的意愿都在下降。特别美国,从特朗普执政以来,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他表示,今后全球化的走向取决市场逻辑和政治逻辑的博弈,市场逻辑是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政治逻辑是抑制全球化的因素。全球化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市场的行为,它需要有相应的政治意愿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1、强调市场的逻辑。全球化是市场逻辑驱动的,对于中国要做好三件事情。(1)确保市场的开放性。(2)确保规则的合理性,以市场为主体,以规则为支撑。(3)确保资本的获利性,让投资能够获得收益。所以我们要强化市场逻辑,市场要开放,规则要合理,而且资本要获利,这才是全球化它的逻辑的根本。
2,弱化政治逻辑,因为政治逻辑是反全球化的,比如美国现在不仅有国内的民粹主义,在外交上有地缘政治和价值观的考虑,这些东西都是它采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原因。吴心伯认为,我们的工作现在主要是推动中日和中欧在全球化问题上的合作,中日主要是在RCEP框架内合作,中欧要继续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如果中日和中欧的全球化的合作能够继续向前发展。
3,在欧亚大陆打造新的全球化动力组合。中国、日本、欧洲应该成为下一轮全球化主要,因为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像过去一样成为全球化主要动力。
(责任编辑:综合)
-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办公室副主任戴钦公:证监会始终坚持“严”的行政处罚主基调
- ·钴企中报|寒锐钴业压力山大:宽松计提业绩仍下滑 轻研发后果显现
- ·苹果发布会于9月8日凌晨1点举行,iPhone14新机生产已超3400万部
- ·洽洽食品:对产品涨价比较谨慎 优先通过降本增效应对成本上涨
- ·国家能源局: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25亿千瓦
- ·太极集团又陷质量风波:召回15677 盒抽检不合格藿香正气水 销售费用畸高引质疑
- ·报告:北京人口发展进入平稳阶段,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 ·福斯达海外市场贡献主要业绩增量,经营现金流未同步增长
- ·首批入选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出炉
- ·拆解新能源车产业“利润链”:锂盐傲视群雄 隔膜“闷声发财” 电池、整车承压
- ·田洪良: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 美指周一上涨在108.00之下遇阻
- ·控股股东减持引发股价连续下跌 复星医药18位高管“火速”增持
- ·房企高管业绩会集体打气:信心在恢复,只要有需求行业就有未来
- ·9月7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德龙汇能走出14天9板 传艺科技、天顺股份双双实现5连板
- ·为何三季度确认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53亿元? 净资产为负的安信信托回复监管问询函
- ·央行决定下调外汇存准率2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
- ·福州市出台技改新政 单个企业最高可享受贴息1200万元
- ·好未来宣布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200万元
- ·马斯克“以民之名”送大礼,特朗普对推特账号被解封表示“没兴趣”
- ·A股市场午后窄幅震荡收涨:创指涨逾1%,个股跌多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