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韩晓燕进博会分享:ESG投资正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
“碳达峰”、双碳“碳中和”成为国家长期战略目标之后,嘉实基金中国ESG发展进程大大提速。韩晓日前,燕进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分享服务除了延续六大展区设置外,资正资本战略抓手今年的市场进博会企业商业展还增加了人工智能专区、优化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等新增主题专区,双碳并增设了“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嘉实基金其中优化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获得了不少企业的韩晓重点关注,综合了环境、燕进社会、分享服务综合治理的资正资本战略抓手ESG理念成为进博会热议话题。
11月9日,市场在进博会上,双碳由渣打银行组织的“ESG可持续投资圆桌论坛”上,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韩晓燕作为线上嘉宾与业界同仁分享观点指出,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推出,ESG逐步成为资本市场服务我国“双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代表的ESG投资机会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增长机会,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各领域的低碳转型将带来无数新的经济增长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低碳和ESG投资大有可为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成为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评估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价值的关键。随着我国对ESG的研究逐步深入,相关监管制度已加速推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践行ESG,国内资管机构的ESG投资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球近5000家机构签署PRI(负责任投资原则)六项原则,其代表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21万亿美元,占全球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的一半以上,这一数据较2020年同期增长17.3%;全球主流资产所有者和投资管理机构均在积极开展可持续投资实践,将ESG因素系统性纳入其投资政策及决策流程。
对此,韩晓燕指出,目前全球范围来讲,ESG投资理念和策略已成为主流。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推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ESG也逐步成为资本市场服务我国“双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战略推动下,ESG的管理与发展深入各企业间,提升ESG绩效表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已经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加分项”,变成持续经营、稳健发展的“必选项”。
而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测算数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60年,我国新增气候领域投资需求规模将达约139万亿元,年均约为3.5万亿元,占2020年GDP的3.4%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7%左右,长期资金缺口年均在1.6万亿元以上,这样的资金缺口需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而资本市场各参与方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将ESG因素系统性纳入其投资流程和资产配置框架,推出多层次绿色投资、可持续投资工具,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必要举措。过去两年,资管行业在开展本土ESG投资实践、发行ESG资管产品等方面显著提速。国内已有超百家机构签署PRI原则,其中包括几家大型资产所有者,市场上ESG资管产品在数量和规模上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韩晓燕如是说。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公募ESG投资基金存续数量168只,总净值规模2384.7亿元;纯ESG主题基金存续数量29只,总净值规模147.4亿。
“在各方推动下,我们也看到企业的ESG管理意识不断提升,今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首次突破30%,许多上市公司将ESG治理提到公司战略高度。国内ESG数据、评级服务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可以看到,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形成本土特色的ESG投资生态圈并呈现互相增强的态势,与海外近期出现的一些反对ESG的声音和事件形成鲜明对比。” 韩晓燕称,低碳和ESG投资在国内大有可为。
展望未来,韩晓燕进一步表示,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代表的ESG投资机会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增长机会。从长期减碳路径来看,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各领域的低碳转型将带来无数新的经济增长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节能和自动化、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农业、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等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绿色技术和模式。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及发电占比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突破,自动化和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效率、能效提升,这些都代表了绿色高质量的成长性赛道和投资机遇。ESG为投资机构提供了识别这些机遇和风险的框架和体系,未来将引导资金投向能源清洁化、工业节能化、交通电气化、建筑绿色化、信息化、科技化等方向,从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借助嘉实ESG评价体系,大幅提升投资应用有效性
当前国内ESG投资亮点颇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韩晓燕指出:推动ESG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的主流化还面临一些挑战,面对投资者当前的担忧,嘉实基金身先士卒走在市场前沿。
韩晓燕介绍,作为国内可持续投资的引领者和深度践行者,嘉实基金早在2018年初率先加入PRI,并组建ESG专职研究团队,以ESG深度研究驱动,构建起与国际标准接轨并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ESG评估体系,并通过万得和彭博终端等在行业内率先发布嘉实ESG评价体系及结果,为行业搭建ESG基础设施。
此外,嘉实ESG评分体系的核心是一套与国际标准接轨且具备中国本土特色的ESG方法论框架。这套评分体系建立在嘉实强大的行业知识图谱、ESG研究能力和智能投研数据体系之上,应用海量的本土数据源和自主研发的ESG-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显著提升了ESG覆盖的广度、质量、时效性,并大幅提升了投资应用的有效性。目前,嘉实ESG评价体系可覆盖全部A股、H股市场超7000 家上市公司、境内7000 多发债主体,月度更新。基于内外部应用和测试,嘉实ESG评价体系在中国市场能很好的区分和识别ESG领先和落后者,并前瞻和高频的提示ESG风险和机遇、提升投资组合风险调整后收益及稳定性。
嘉实走出本土化ESG投研整合模式
在可持续投资落地和ESG产品创新方面,嘉实基金已经硕果累累,相继推出了新能源、绿色低碳投资工具,包括嘉实环保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电力ETF、新能源ETF、新能源汽车指数基金在内的10只新能源公募基金,实现了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嘉实基金也与国内外指数公司进行合作,应用嘉实ESG评价体系和因子构建A股ESG指数体系,发布了包括中证嘉实沪深300 ESG领先指数、万得全A可持续、碳中和可持续50在内的十多条ESG指数,并基于指数发布公募基金产品。
这些ESG指数策略长期业绩大多优于可比基准,展现出A股市场上ESG因子的超额收益能力,也将助力ESG整合和可持续投资成为主流。未来,嘉实基金将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完善和扩展嘉实ESG投资产品体系,聚焦符合ESG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投资机会,推出更多ESG投资策略产品、以及ESG数据系统等解决方案,扩宽可持续投资边界。
基于过去几年深度研究积累及ESG投研实践,嘉实基金内部投资决策全流程中已系统性融入对ESG因素的考量,在投资研究、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投后尽责管理中深度践行ESG理念,踏实走出本土化的ESG投研整合模式。
韩晓燕表示,双碳目标提出后,气候变化议题成为嘉实基金ESG体系中更加核心的议题,公司层面已经成立一个覆盖重点投资团队的跨部门研究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实现路径,搭建碳数据库和测算模型、分析其对产业结构和投资价值的影响,并基于此调整中长期战略资产和行业配置框架,未来更系统、科学的在投资中前瞻性融入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因素。
(责任编辑:休闲)
-
缺货程度堪比首发!iPhone 14 Pro发货已延期至2023年
如果你双十一抢了iPhone 14系列,可能赚到了。目前电商节刚刚过去,iPhone 14全系就开始严重缺货,渠道价格一路上涨,Pro版已经最少要加价1000元。然而目前苹果不但没有解决供应问题,反而 ...[详细]
-
海淀法院发布2022知产审判白皮书 刷量、租赁账号、数据抓取等新型案件增长迅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王巍 北京报道平台数据竞争纠纷、刷量、租赁游戏账号、屏蔽广告等新型案件增长迅速,网络不正当竞争成为知产审判领域的新重点……4月19日,北京海淀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市 ...[详细]
-
王信: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须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多样性
◎马慜 ○编辑 黄蕾16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和绿色低碳转型,必须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目前,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越来越多, ...[详细]
-
昨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17例、无症状感染者19831例,治愈出院733例,解除医学观察19473例2022年4月17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1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 ...[详细]
-
今年以来多首越南神曲横扫全网,在平台播放量达到30多亿次,每首都热度不凡。神曲出圈,让人看到越南文化走向国际的脚步,一股新的“越流”初露端倪。当我们对越南歌的印象还停留在“牙套妹奈何美色”的土味翻唱时 ...[详细]
-
来源:wind资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下调了其对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称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事件对经济影响在蔓延。这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机构目前预计,今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的 ...[详细]
-
Rosenblatt:马斯克收购计划不太可能成功 予推特“中性”评级及目标价48美元
Rosenblatt分析师Barton Crockett首予TWTR.US)“中性”评级,目标价为48美元。分析师表示,TSLA.US)CEO马斯克对推特的收购要约以目前的形式不太可能成功,每股54.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地产股“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来源: 招商证券赵可、路畅招商证券认为,加杠杆周期结束背景下,行业将以“降斜率”来换“持续和稳健性”,房地 ...[详细]
-
见习记者 刘 钊11月20日晚间,披露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汽车智能座舱电子产品产能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其中汽车 ...[详细]
-
备受关注的上海超级工厂复工复产。4月19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复工复产,8000名员工到岗。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会在接下来三四天内进行产能逐步爬坡到整体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