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马上评|几株西湖柳,为什么让人心心念念?

马上评|几株西湖柳,为什么让人心心念念?

2025-07-06 05:08:52 [娱乐] 来源:上谄下渎网

澎湃特约评论员 江城

据媒体报道,马上最近西湖边景观正在提升改造,评株但是西湖心念西湖边靠近少年宫这一带原本的高柳却都不见了,替换成了月季等。什让这让很多杭州市民着急了,人心纷纷在网上呼吁留住这几株柳,马上“杭州西湖柳树被换成月季”的评株话题还上了热搜。

有记者前往了现场,西湖心念发现这些株柳树确实没了,什让被代以月季。人心不过,马上这并不意味着柳树会被彻底被移走。评株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西湖心念原来的什让柳树有病虫害,已经影响了树的人心长势和整体美观,换完树以后会再栽上去。

据杭州日报最新报道,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沿湖绿化提升、道路铺装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将北山街(断桥东侧至保俶路口,约100余米)长势衰败的7棵沿湖柳树进行迁移。

也就是说,这件事可能事出有因,涉及的也只是7株“病柳”。但值得琢磨的是,西湖边的几棵柳树,为什么如此牵动人心?

西湖和柳树,早已融为一个共同的文化符号了。“西湖十景”里有柳浪闻莺,白居易在西湖边也栽过柳树,苏轼也栽过。所谓“钱塘风月西湖柳”,摇曳多姿的柳树和烟雨朦胧的西湖,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象。

所以,这并非月季不美,也不是说人们不知道拔了柳树能“视野开阔”。只是没了柳树,风景倒还在,但是西湖却再也不能说是西湖了。“新愁又到西湖柳,万缕黄金拂人首”,千百年来的历史韵味,唯有柳树尚在,才能找到安放之处。

杭州当地媒体曾去西湖边进行过一场直播,讲解这几株柳树的前前后后。在评论区,要求“把柳树种回来”呼声格外强烈。虽说相关部门表态会栽回去,但人们等不及,非要这几棵柳树不可。

这说明,国人的审美需求在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公共空间的设计与修饰,能够符合自己对美感、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一个社会,总会形成有共识意义的审美标准。人们不希望这个标准被轻易打破,哪怕只是片刻。

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说过,“科学在思想上给人以秩序,道德在行为上给人以秩序,艺术则在感觉现象和理解方面给人以秩序”。美感的共识,也是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思维习惯与审美倾向。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各地一些奇葩修缮、奇葩建筑总能在网络上掀起波澜,人们对突兀、怪诞的景观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

相信此事很大程度上是个误会,最后几株柳树还会回到原位,继续着烟柳画桥的意境。但事件本身的波折,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对一些文化古迹的保养与修缮,一定得格外谨慎小心,要考虑到整体的社会观感、民众心态和历史认知,切不可草率、鲁莽。而即使有一些必要的改动,也应该耐心地做好解释,避免产生误会。

其实,脱开西湖这个空间,柳树在中国文化里本身也有着特别的意义。《诗经》里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柳”谐音“留”,所以古代也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可见,柳树总是意味着某种眷恋与回溯。

这或许也应该是我们对待历史文化遗存的基本态度——不要轻易地改变古色古香、自然形成的风貌和景观,心态上不妨审慎一些、保守一些。

(责任编辑:娱乐)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