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俄媒爆料!美国要向乌克兰派一名“战争总司令”?!

俄媒爆料!美国要向乌克兰派一名“战争总司令”?

时间:2025-07-07 13:33:03 来源:上谄下渎网 作者:娱乐 阅读:661次

原标题:俄媒爆料!俄媒美国要向乌克兰派“战争总司令”?爆料

俄罗斯媒体担心,在乌克兰的美国特别军事行动会越来越艰难,因为美国会越来越深度地介入,向乌而乌克兰“注定要扮演伊拉克或阿富汗的克兰角色”。

“随着俄乌冲突的派名持续,一个熟悉的战争总司问题重复出现: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意愿还能保持多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称, 拜登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俄媒短期答案——他在乌克兰独立日公布了一项高达30亿美元的大规模安全援助计划,以补充已经送往乌克兰的爆料复杂武器弹药库。

美联社称,美国最新的向乌这笔对乌克兰的30亿美元军事援助计划,提供了自六个月前俄乌冲突开始以来美国最大的克兰安全援助。而自冲突爆发以来,派名美国在19个军事援助计划中承诺的战争总司金额达到136亿美元。根据美国国防部的俄媒数据,自2014年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政府提供了156亿美元的安全援助。 

“毫无疑问,拜登已经把总统任期押在了这场战争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拜登认为,为乌克兰而战是美国利益的核心,因为它最终是关于“争取民主”的斗争,“民主在全球和美国国内都受到威胁”。

虽然打着美丽的旗号,世界更担心的是,美国的代理人战争会走多远?会不会导致冲突升级?

据俄罗斯《观点报》26日报道,美国将为在乌克兰的行动命名,并任命一名指挥官。

如此一来,事实上美国人正在通过代理人战争,向乌克兰派遣“战争总司令”,俄《观点报》的分析称,这名美国将军的任务将包括直接领导乌克兰武装部队、协调北约盟国的行动,甚至“控制基辅当局的军事行动”。

报道援引美国的消息称,就在前不久,美国政府打算在不久的将来给它帮助乌克兰的行动起一个正式的名称,并任命一名将军作为其负责人。此人将领导拜登政府训练乌克兰军队的行动,并向乌克兰武装部队提供援助。

在美国,给某一团队及其使命起一个名字,并不是简单的起名字,而是意味着建立一个有固定人员及办公经费的团队,他们将负责协调“对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长期支持”等行动。

《观点报》认为,美国政府决定给驻乌克兰的特派团起一个名字,将提供一个机会,将该特派团的地位提高到五角大楼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所进行军事行动时的水平(“伊拉克自由”“持久自由”等)。领导这一军事任务的将军将是二星或三星将军。

“我们看到白宫正试图将其在乌克兰的行动制度化和合法化”,有观察家这样评论说。

“首先,我们观察到美国希望延长冲突,以继续追求其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乌克兰获得胜利,而是俄罗斯被战略削弱。“

“其次,它与美国国内的政治议程有关。白宫已经对中期选举前后政治格局的不稳定表示担忧。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议会的多数席位将由共和党人获得,他们将与白宫对抗,用诉讼淹没拜登政府。在这种政治动荡的时期,华盛顿可能顾不上乌克兰。因此,现在拜登团队正试图在制度上正式确定对乌克兰的行动模式。”

俄《观点报》称,据专家的分析,从军事角度来看,白宫的这项决定不仅意味着美国将加强对向乌克兰供应的武器使用权的控制,还意味着改变与乌克兰武装部队互动的方式。如果说早些时候美军主要“向乌克兰同事提供建议”,那么现在“他们将接管乌克兰武装部队的管理”。

“事实上,美国人正在通过代理人向乌克兰派遣战争总司令。这位将军的任务将包括直接领导乌克兰武装部队,协调北约盟国的行动以及控制基辅当局的行动,”《观点报》说,“因此,这意味着美国将其在乌克兰领土上的行动合法化。而乌克兰注定要扮演伊拉克或阿富汗的角色,并承担随之而来的所有后果。俄罗斯将不得不以最严重的方式对此做出反应。”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丰谷酒业完成全国化、重塑高端形象还需长期主义
  • 南通至宁波高铁今日开建:全线设10站,设计时速350公里
  • 欧股涨跌不一,德国DAX30指数跌0.2%
  • 湖北银行受累贷款集中不良率高企 能否变身“湖北银行第一股”?
  • 千亿龙头双双涨停!中字头概念大热,“低估+分红”成亮点,六大方向值得关注
  • 美银:美国通胀已至最后阶段 但代价是经济温和衰退
  • “医药界拼多多”更新招股书 三年半亏损超27亿
  • 五粮液基酒被快速消耗,产能受限于老窖池,无法支撑业绩高速增长
推荐内容
  •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证实台积电将在美设3纳米晶圆厂
  • 天宏锂电北交所IPO过会 申万宏源建功
  • 瑞信:维持阿里健康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8港元
  • 快递“大面积停摆”?国家邮政局回应!千亿龙头飙升!董事长放话:不能再用老眼光
  • 上海市进一步加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
  • 集采竟成利好!冠脉支架概念股封死涨停 行业告别“唯低价取胜”?